教学目标
知识目标
- 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
- 认识顺序执行和条件判断这两种基本编程逻辑
- 知道如何使用简单的编程指令解决问题
能力目标
- 能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完成简单的顺序执行任务
- 能理解并应用条件判断逻辑解决问题
- 初步学会分解问题,将复杂任务拆分成简单步骤
情感目标
- 感受编程的乐趣和实用性,激发学习编程的兴趣
- 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
- 增强自信心,敢于尝试和解决新问题
教学内容
情境导入:编程冒险岛(5分钟)
教师展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"编程冒险岛"动画或图片,讲述故事:"在遥远的编程王国里,有一个神秘的冒险岛。岛上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宝藏,但要想成功闯关,必须学会编程的魔法。今天,我们就要踏上这段奇妙的冒险之旅,学习编程的基本魔法!" 教师提问:"你们知道什么是编程吗?编程可以用来做什么?"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,教师简单总结:编程就是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的指令集合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应用、电脑游戏、智能设备等都离不开编程。
认识编程:顺序执行(15分钟)
教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介绍顺序执行的概念:"早上起床后,我们通常会先穿衣服,再刷牙洗脸,然后吃早饭。这些按顺序完成的步骤就是顺序执行。在编程中,计算机也是按照我们编写的顺序一步一步执行指令的。"
编程工具介绍:教师介绍本节课使用的图形化编程工具(如Scratch Jr.或Blockly),简单演示如何拖动和组合指令块。
任务一:小兔回家 - 学生使用顺序执行的指令,让编程角色(如小兔)从起点走到终点。例如,添加"向前走3步"、"向右转"、"向前走2步"等指令。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。
分享与讨论:邀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,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,强调顺序执行的重要性。
进阶挑战:条件判断(15分钟)
教师通过生活例子介绍条件判断的概念:"如果明天下雨,我们就带雨伞;如果不下雨,我们就不带雨伞。这种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的思维方式就是条件判断。在编程中,我们也可以使用条件判断让计算机做出不同的反应。"
AI辅助学习:教师使用AI工具演示条件判断的应用场景。例如,对AI说:"请举一个生活中条件判断的例子,并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编程逻辑。" AI可能给出类似"如果温度高于30度,就打开空调"的例子,教师再将其转化为编程指令。
任务二:智慧大门 - 学生使用条件判断指令完成挑战。例如,设计一个场景:如果角色拿到钥匙(碰到钥匙),大门就打开;如果没拿到钥匙,大门就保持关闭。学生需要添加"如果...那么..."的条件判断指令。
小组合作:学生两人一组,互相帮助完成任务,讨论条件判断的作用和用法。
总结与展望(10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:顺序执行和条件判断。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。教师总结:"今天我们学习了编程的两个基本魔法:顺序执行和条件判断。下节课,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程冒险岛之旅,学习更高级的编程魔法!" 教师展示下节课的预告(如循环结构)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教学资源
学生产出
- 完成"小兔回家"任务的编程作品(顺序执行)
- 完成"智慧大门"任务的编程作品(条件判断)
- 能简单解释顺序执行和条件判断的区别和应用场景
课后任务
- 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创作一个简单的故事动画,只使用顺序执行的指令
- 观察生活中的条件判断场景,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编程思维描述
- 和家人一起玩"如果...那么..."游戏,一个人说条件,另一个人说结果
教师提示
- 确保学生使用的编程工具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,建议选择图形化编程工具
- 在介绍编程概念时,多使用生活中的例子,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
- 对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,可以提供额外的挑战任务,如添加更多的角色和情节
-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耐心指导,鼓励合作学习